-
为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矛盾化解中的独特专业优势与重要桥梁纽带作用,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于9月8日至12日在全市法院同步开展为期一周的政协委员集中参与调解专项活动。
本次活动以“政协+法院”多元联动为核心,聚焦民生、商事、家事等关键领域,通过政协委员深度参与,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全市10家基层法院积极响应,高效整合法院“政协+法院”调解室、综治中心及各类基层治理平台资源,累计具有丰富调解经验和社会威望的政协委员调解员47名,高效受理并积极调处各类纠纷案件79件,成功促成调解55件,调解成功率达69.62%,生动实践并有力彰显了“政协+法院”创新模式在切实减轻群众诉累、有效压降诉讼增量、显著提升解纷效能、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强大生命力。
在调解周期间,各院紧密结合多元解纷机制经验,创新实践机制联动与分类施策,成功高效化解了一大批社会关注度高、化解难度大的矛盾纠纷。案件类型广泛覆盖物业服务合同、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离婚、抚养等)、买卖合同、劳动争议等多元领域,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广覆盖性与针对性。本次调解活动共受理调解案件79件,其中,高新法院调解23件、达茂法院调解18件、东河法院调解8件,其他基层院合计受理30件。在调解成功的案件中,31件实现即时履行(当事人当场履行义务或撤诉),24件签订分期履行协议,其中有15件同时通过司法确认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剩余24件因当事人分歧较大未达成协议,已引导进入诉讼程序。
工作成效:多维效益与机制优势彰显
imgarr
高效解纷成效卓著,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各基层法院高效化解各类调解案件,整体调解成功率达69.62%,大量案件实现当天受理、当天调解、当场履行,纠纷解决周期大幅压缩,有效避免了诉讼程序可能带来的“程序空转”和时间消耗。
司法为民落到实处,满意度信任度双提升。各基层法院广泛应用司法确认程序,为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免除诉讼费用负担,实实在在地减轻了群众的经济压力和时间成本。调解过程融法、理、情于一体,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更因政协委员的中立、公正和专业,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政协委员参与社会治理的信任感与认同感。
社会效果深度释放,前端治理效能凸显。在离婚纠纷调解中,引导多对夫妻理性沟通、修复情感裂痕、重新审视家庭责任,达成和解,对于部分未能当场达成协议的案件,也有效缓和了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为后续和解或依法裁判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次集中调解活动有力实践了“抓前端、治未病”的治理理念,成功将大量矛盾化解在源头、消弭在萌芽状态,显著减少了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增量,实现了司法资源的集约高效配置。
法治护航营商环境,柔性司法展现智慧。在涉企纠纷调处过程中,各位政协委员调解员充分发挥其丰富的经验,从维护企业信誉、评估履约能力、促进合作共赢等角度,耐心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换位思考。既注重依法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又充分考虑被告企业的实际经营困难和持续发展需求,成功促成了多项兼顾各方利益的“宽限履行”“分期支付”等柔性解决方案。
典型做法:机制融合与情感疏导结合
imgarr
imgarr
政协委员主导,专业公信力双赋能。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为中立第三方的独特优势。他们熟悉政策法规、洞悉社情民意、具备专业领域知识,更以其客观公正的社会形象赢得当事人信赖。在调解中,委员们从法律准绳、商业伦理、人情事理多维度进行深入浅出的释法说理和利益平衡,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强大的社会公信力成为调解成功的关键基石。
“背对背”精准沟通,情法交融解心结。针对当事人情绪激烈、对抗性强、面对面沟通易激化矛盾的案件,灵活采用“背对背”调解法。政协委员调解员分别与各方当事人进行深入沟通,耐心倾听诉求、疏导负面情绪、寻找利益共同点。有效避免了直接冲突,显著缓和了紧张气氛,成功将“解法结”与“解心结”紧密结合,提升了调解的深度与温度。
资源整合聚合力,协同解纷提效能。各法院积极探索资源整合路径,形成调解合力。青山法院通过退休法官精准梳理法律关系、明晰权责边界、预判诉讼风险,提供权威的法律专业支撑;政协委员发挥其沟通协调和社会动员优势,负责情绪疏导、搭建对话桥梁、凝聚和解共识。两者优势互补,形成“1+1>2”的倍增效应。土右法院在处理复杂邻里、物业纠纷时,联合辖区的专职调解员、熟悉情况的村(居)书记以及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多方疏导团”,深入现场、共同发力,有效整合了基层碎片化调解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宣传引导夯基础,司法确认强保障。注重事前宣传引导,提升机制知晓度与接受度。土右法院在旗综治中心开展“政协+法院”多元解纷机制宣传活动,发放手册并现场答疑,为后续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高度重视调解成果的巩固与执行保障。在调解成功的第一时间,各基层院主动引导、协助当事人便捷高效地申请司法确认,确保调解成果“落地有声”,彻底消除当事人后顾之忧。
创新经验:模式提炼与包头样板形成
imgarr
imgarr
“专业+公信”双轮驱动,解纷精度温度并重。青山法院在涉企纠纷中推广“退休法官+政协委员”协作模式,实现了法律专业性与社会公信力的深度耦合与良性互动。“双轮驱动”确保了纠纷解决的合法合规性、方案的可接受性以及社会效果的和谐性,在平衡法理情、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为同类案件处理提供了样板。
“情理法”三阶疏导,修复关系标本兼治。东河法院在一起多年好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中,以“融情于理、寓法于情”为方法论,构建“情理法”三阶疏导路径,不仅高效化解了经济矛盾,更成功修复了濒临破裂的社会关系,有效规避了“案结事不了、官司赢情谊断”的风险,大幅提升了司法解决矛盾纠纷的综合效能与社会满意度。
柔性司法履约机制,助企纾困优化环境。昆区法院在化解一起标的为90万元的政企纠纷时,构建“宽限履行+分期支付+司法确认”柔性方案,充分考量被告企业的暂时性经营困难,在保障原告核心债权的前提下,给予合理宽限期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付款计划;同时,及时通过司法确认赋予该协议强制执行力,形成“调解-确认-履行”闭环。完美实现了保护原告合法权益、缓解被告经营压力、维护区域经济稳定、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等多重目标,成为司法柔性介入、精准服务市场主体的典范案例。
基层联动全域网格,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土右法院针对基层纠纷特点,大力推行“政协委员+基层网格”联动机制。联合政协委员、村(居)两委干部、相关职能部门(如住建局)等力量,组建专业调解团队,主动下沉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居民社区开展“巡回调解”。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将多元共治的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包头基层社会治理中“抓前端、治未病”的鲜活实践和成功典范。
未来展望:深化协作与长效治理推进
本次“政协委员调解周”活动,是包头市深化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求的创新举措,是“政协+法院”多元解纷机制效能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成功检验,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包头落地生根、深化拓展的生动写照。在提升解纷效率、降低解纷成本、修复社会关系、促进源头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显著成效。
展望未来,包头市两级法院将在市委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有力指导下,持续巩固深化与市、区(旗县)两级政协机关的紧密协作关系。一是健全常态化联动机制,推动“政协+法院”模式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运行。二是拓展深化合作领域,将成功经验推广至更多类型纠纷的预防化解中。三是强化资源保障与能力建设,提升调解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社会认知度和首选率。我们将始终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不断完善具有包头特色的多元解纷体系,努力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包头、法治包头,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包头样板”。
本 文 来 源:包 头 中 院 微 信 公 众 号 (ID:btzjfy)
来源 | 立案一庭
原标题:《【包融共治】“政协+法院”联动赋能 多元解纷再添新章——包头市两级法院“政协委员调解周”活动成效显著》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