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6日,一场连接京蒙两地的特别对话在“云端”展开。在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新起点基地”主会场内,电子大屏实时连接着千里之外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检察院分会场,来自北京市志成小学、包头市松石学校的80余名师生代表点亮屏幕,相聚“云端”。
普法活动现场。这场横跨千里的法治课堂,以“云端京蒙·法润童心”为主题,创新“云端连线+实地联动”的活动形式,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盛宴。“大家看!这是和我们未成年人息息相关的普法宣教墙,每一条涉未成年人法律知识都承载着法律对我们的温暖保护。”来自黄城根小学的“小小普法员”李芊君,带领线上、线下小观众们一起探秘西城区检察院的“新起点基地”未检综合办案区。“这组漫画告诉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校园欺凌和网络暴力要勇敢说‘不’!”透过屏幕,松石学校的同学们看到墙上生动的法律知识漫画、温馨的帮教谈话室和书籍丰富的阅读角,纷纷发出惊叹:“原来检察官的工作是这样的。”
普法活动现场。当讲解到“强制报告制度”时,检察官随机提问:“同学们知道遇到危险应该找谁吗?”话音刚落,志成小学的同学们回答“找警察叔叔”“告诉老师”“打110”等。西城检察院的检察官笑着补充:“可别忘了学校里的检察官老师——你们的法治副校长哦,你们不仅要勇敢说出来,还要记得保留证据哦!”参观结束后,两地学生将目光聚焦到基地开放活动区的电子大屏上,两地检察官们准备了和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十道题目,开启知识大闯关的抢答环节。“第二题!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可以设置什么场所?”两地同学们争相回答“烟酒店”“网吧”“KTV”......“是的,大家不仅不可以进入这些场所,如果我们在学校周边发现这些场所也可以及时反馈和举报!”检察官感叹,“现在小朋友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强了!”随着一道道题目被“攻克”,法律知识如同春雨般悄然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活动尾声,两地学生将法治心愿粘贴在基地“留言墙”上。志成小学和松石学校的同学们纷纷留言,写下对法律的感悟和参观的感想。“一、二、三,咔嚓!”随着虚拟快门按下,佩戴红领巾的孩子们在“云端合影墙”上绽放笑脸。这张特殊的“全家福”,不仅记录着京蒙两地的法治之约,更见证着两地未成年人对法治的共同信仰。志成小学的张哲霖同学说:“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了解到了好多之前没有触及到的法律知识,像刑事责任年龄、法治副校长制度等,我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让我对学习法律知识产生了兴趣,期待下次还能参加类似的普法活动。”黄城根小学李芊君同学说:“虽然刚开始很紧张,但通过今天的讲解,我巩固了之前培训时学习的法律知识,充分感受到了法律是如何保护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收获非常大,今天作讲解也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今后我会继续学习法律知识,担当好‘小小普法员’的角色。”包头松石学校四年级二班赵诗薇同学说:“今天的活动让我能和北京的检察官老师和学生互动,让我深受触动,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法律知识,长大后也像检察官老师一样。”青山区检察院未检办负责人白阿凤表示,此次活动是两院跨区域未成年人检察协作的创新实践,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包头青山区和北京西城区学生、检察官之间的互动交流,拓宽学生视野,非常有意义。活动结束后,检察官们继续整理孩子们的留言感悟,其中一份内容格外醒目:“法律就像一把伞,一直保护着我们。”这或许正是普法工作的意义——当法治教育跨越千里、走进童心,守护的不仅是规则意识,更是孩子们对公平正义的信仰。这场“云端”联合普法活动,不仅让两地青少年共享了优质法治教育资源,更架起了京蒙两地检察机关深化合作的桥梁。从草原到红墙,从线下到“云端”,这场跨越千里的法治教育实践,正在书写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创新篇章。未来两地检察机关将继续携手,以法为舟,载着孩子们驶向更光明的未来。(记者戴佳 通讯员赵颍 文春霞 苗涵菁 李琢玚)
新闻来源:正义网
举报